6.14世界献血者日
每年的6月14日,是世界献血者日。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,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,世界卫生组织、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、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、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。
历史来源
世界献血者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,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·兰德斯坦纳的生日。首次"世界献血者日"的主题是"血液,生命的礼物。感谢您"其宗旨在于,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,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,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;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,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,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,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。
什么是无偿献血?
1998年10月1日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第二条规定,“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”。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采供血机构自愿、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。
世界卫生组织给无偿献血定义为:献血者自愿捐献全血、血浆或血液成分,而不收取任何报酬。
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?
无偿献血的血液最安全。无偿献血是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。早在30年代,国际红十字会就号召世界各国开展无偿献血。它体现了人们之间互援互助的人道主义和崇高的奉献精神。目前,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做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。因为无偿献血不以经济报酬为目的,献血只是奉献,血液质量能够得到可靠的保证,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。
适量献血无碍健康
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%,一个60kg体重的人,约有血液4800ml,而一次献血200-400ml仅占总血量的4-8%。人体的贮血和造血都有较强的代偿功能,平时在血管内循环的血液只占人体血液总量的70-80%,其余的血液贮存在肝、脾、肺等“贮血库”中。适量献血后,血管内的血液很快得到“贮血库”内血液的补充,同时骨髓等造血器官加快生成血细胞,释放到血液循环中,所以献血后稍作休息就可以正常活动。
人体失血后,先是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-2小时内,由组织液透入血管而得到补充;其次在一天左右时间内,血浆蛋白即可恢复。红细胞恢复稍慢,约需2周左右时间,即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。所以,凡是符合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》的公民,一次献血200-400ml无损身体健康。
但有个别献血者因精神因素、空腹、过度疲劳、献血环境闷热和献血者体位等原因会发生献血反应。通过对献血者进行严格体检,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,做好献血过程的沟通,献血反应是可以预防的,并且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,对献血的更多了解,献血反应也会减少。
献血有益健康
随着人们膳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,血脂也相应增高并沉着于动脉内膜,致使动脉粥样硬化。献血促进血液新陈代谢,可以降低血脂,减少动脉粥样硬化。血液粘稠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质含量,尤以红细胞数量更为重要。若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、血浆蛋白质含量越多,血液粘稠度越高,反之则小。当血液粘稠度增高时,血流缓慢,局部血液发生缺氧,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营养障碍,引起血管壁的改变,从而容易出现血栓、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等病症,就是“高粘度症候群”。常见的症状有头重、头晕、头痛、听力障碍、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等。献血后,红细胞和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,使血液相对稀释,降低血液粘稠度,血流加快,脑血流量也随之增加,供氧量加大,人会感到身体轻松,头脑清醒,达到降低血液粘稠度,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目的。
献血体检标准及献血间隔:
1)年龄:18-55周岁;既往无献血反应、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,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;
2)体重:男≥50㎏,女≥45㎏;
3)血压:12.0- 18.7 /8-12Kpa, 脉压差≥4.0 Kpa;
4)脉搏:60-100次/min,高度耐力的运动员≥50次/min;
5)体温:正常;
6)皮肤:无黄染,无创面感染,无大面积皮肤病;
7)五官:无严重疾病,巩膜无黄染;
8)四肢:无重度残疾,无严重功能障碍及关节无红肿;
9)《献血前健康征询》自我排查项目无异常;
10)献血前血液检查项目合格,包括血红蛋白等;
11)献血间隔: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;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2周,不大于24次/年;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;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。
献血者血液化验项目
1) 血红蛋白测定:男≥120g/L,女≥115g/L;
2) 血型定型:ABO血型Rh血型鉴定;
3)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<50单位;
4) 乙型肝炎病毒(HBV)检测:符合相关要求;
5) 丙型肝炎病毒(HCV)检测:符合相关要求;
6) 艾滋病病毒(HIV)检测:符合相关要求;
7) 梅毒(Syphilis)试验:符合相关要求。
双亲与子女血型关系
双亲血型 |
子女可能的血型 |
子女不可能的血型 |
O+O |
O |
A、AB、B |
O+A |
A、O |
AB、B |
O+B |
B、O |
A、AB |
O+AB |
A、B |
O、AB |
A+A |
A、O |
AB、B |
A+B |
A、B、O、AB |
- |
A+AB |
A、B、AB |
O |
B+B |
B、O |
A、AB |
B+AB |
B、A、AB |
O |
AB+AB |
AB、A、B |
O |
献血前、中、后应注意什么?
前:保证充足的睡眠、不饮酒、不服药、不空腹,献血前两餐清淡饮食(如米饭、粥、馒头和咸菜等),不要进食肉类、蛋类、豆制品等。保持穿刺部位清洁。
中:放松心情、积极配合。
后:手指按压穿刺针眼10-15分钟,穿刺点上的创可贴保留4小时,穿刺点3天内勿沾水,以免感染。多补充水分,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,避免饮酒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、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。
不能献血及暂时不能献血情况:
1、携带血液传染性疾病(如乙肝、丙肝等)
2、有医院诊断的疾病史(如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低血压等)
3、一年内做过手术(如阑尾手术等)
4、一年内纹眉、文身、做双眼皮手术、扎耳洞等
5、一周内感冒,发热
6、女性月经期及前后3天不能献血
献血后会感染疾病吗?
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血站使用的针头和血袋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,并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用品。每位献血者在献血时都使用一套新的血袋和针头,绝对不会造成献血者之间的交叉感染。
什么是机采成分献血?
应用自动化的血细胞分离机,从献血者血液中获得某一种血液成分的献血方式,即分离出所需血液成分,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。所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、粒细胞、干细胞等,目前国内开展较多的是机采血小板。
为什么要推广机采成分血?
机采成分血中的有效成分明显优于全血。1袋机采血小板可使血小板减少出血不止的患者起死回生。机采成分血可以一血多用,节约资源,有效成分的纯度高,疗效好,且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。
捐献机采血小板是否安全?
在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,所使用的机采管路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耗材,用后经过高压灭菌后焚烧处理。因此,捐献机采血小板是绝对安全的,不会传播疾病。
为什么献血无偿,用血时要收费?
根据《献血法》的规定,以及国家统一临床用血收费标准,公民临床用血时只收取用于血液的采集、储存、分离、检验等费用,及血液采集成本费。对于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,按相关规定报销上述费用。
无偿献血优惠政策
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用血时,可享受如下免费用血优惠政策:
1、无偿献血者捐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量累计达1000毫升(含1000毫升)以上的,本人终身享受无限量全血费用的减免。
2、无偿献血累计不足1000毫升者,本人5年内使用3倍全血减免额度,超过5年使用等量全血减免额度。
3、捐献单采血小板者免费使用等量单采血小板。捐献一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按献全血200毫升计算。
4、无偿献血者的亲属(包括父母、子女、配偶),凭《无偿献血证》、《居民身份证》,户口簿(关系证明)或其他有效证件,享受献血量等量的免费用血。亲属用血费用减免不影响无偿献血者本人全血用血费用减免额度。
5、驻州内现役军人和大中专院校学生无偿献血者,在其服役和在校期间需临床用血时,在献血当地可无限量全血免费用血,在异地用血时5年内按献血量三倍免费用血,超过5年使用等量全血减免额度。
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”获奖标准
《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制定和颁布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坚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以精神奖励为主,按照规定的奖项、标准、权限和程序进行。国家级表彰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。
无偿献血奉献奖,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。其奖项和获奖标准为(全血每200毫升按1次计算,单采血小板每1个治疗单位按1次):
1、金奖,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以上的献血者;
2、银奖,自愿无偿献血达30次以上的献血者;
3、铜奖,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以上的献血者;
4、终身荣誉奖,累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3次以上者。终身荣誉奖仅表彰一次。
